讀經與譯經 - 2020年12月號






上主自我啓示的真性情

《出埃及記》是我們從聖經的角度認識上主神和神子民以色列的基礎。書中的內容為我們認識神和以色列,提供了規範。神在以色列人拜金牛犢之後,在斷定以色列人生死之際,作出十分重要的自我啓示,叫我們深刻認識到他是一位怎樣的神。

剛完成立約沒多久,摩西在山上領受律法,以色列人等得不耐煩,就鑄造了金牛犢。當時以色列人還在神的聖山前,這就像在結婚當晚犯下姦淫罪一樣。以色列人的不忠幾乎一開始就徹底摧毀了他們與神的約。

然而,摩西仍是忠心,為以色列人代求,改變了神的心意(三十二10-14)。在出三十三11-20,可以看見一個模式:摩西開始時說話很多,上主的話卻很少;當摩西繼續代求,他越說越少,上主卻越說越多;到了最後,只有上主獨自說話,摩西卻完全沉默。摩西利用他獨特的地位,要求神更全面地啓示他自己;神最終也應允了他,啓示了這頑梗的以色列最需要的東西—恩典和憐憫(三十三19)。

摩西與神相交的深刻經歷也有其限制,因為那跟上主「面對面」說話的,「不能看見我的面」(三十三11、20)。經文隨後提到神把摩西藏在石縫之間以保他的安全(三十三21-23),強調摩西所見到的神,只是局部、有限的;弔詭地,在這之後上主親口作出在整部聖經中,關乎他本性最偉大的自我啓示(三十四6-7):

上主,上主!
 有憐憫、有恩惠的神!
不輕易發怒,
 且有豐盛的慈愛與信實;
向千代人信守慈愛,
 赦免罪孽、過犯與罪惡;
絕不以有罪的為無罪,
 必追討父親的罪孽,
  在兒子身上,
   及兒子的兒子身上,
  直到第三代,
直到第四代。

在猶太人的神學討論中,出三十四6-7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猶太人甚至認為它表達了神「十三種不同的屬性」。其實,這和神在三14的自我啓示,兩段經文是互相補充,根本地揭示了舊約聖經怎樣理解上主。從以色列人犯罪的處境來說,經文的重點是強調神的憐憫。三十四7下重申神的審判,令人注目,因為上下文似乎顯示上主正在赦免人的罪。這很可能是要維護上主的道德本性和要求,好說明他的憐憫不是姑息或縱容。換句話說,上主憐憫,是為了引導人重拾忠誠和正直的品格(參:詩一三○4),而不是讓以色列人因為神放過了他們而可以「脫身了事」。如果十九至二十四章強調神的道德要求,那麼,三十二至三十四章則突顯了他的恩典。從神學的角度看,這兩者之間的張力必須保持平衡,以免過分強調某一方。

人那招致神審判的本性,從沒有真正改變。因此,神要以相同的手法對待世人和選民,絕無偏袒。人必須明白,他們之所以仍然存活,全在於神對不忠之人的恩典,這恩典卻是通過一個忠誠的人而來。

摘錄自《神學釋經詞典》182-3頁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