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20年10月號


總幹事的話





活出良善僑民和寄居者的生活
《彼得前書》的基督徒生命向度

對於身居異地,相信很多現代人都不會感到陌生。新冠肺炎未爆發前,許多人都會出外旅遊,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度假休息,暫住幾天甚或幾個月,舒展身心,大多數的經歷都是愉快美好的。若到外地留學或工作,逗留的日子或許要長一些。但若移民定居海外,或因各種緣故長期不能返回故土,感受和經歷就很不一樣了。當人隨着在地上的年日漸少,更難免會思鄉心切,渴望落葉歸根,早日回到屬於自己的故土和熟悉的親友當中。

聖經將上帝子民在世上的身份,形容為世上的「僑民和寄居的」,不只是因為早期列祖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也不只是因為新約中許多基督徒散居在羅馬帝國各地,而是因為作「僑民和寄居的」含有更深的屬靈意義:基督徒真正的身份是天上的公民,在地上只是暫居,無論在世的日子是長或短,這世界都不是永久的家鄉。因此,在地上作「僑民和寄居的」,堪稱是上帝子民的身份標記。

可惜,不少現代基督徒已漸漸失去天上的視野,在不知不覺中把這個世界當作永恆的家鄉。像「我已找到美麗天城作我的家」、「這世界非我家」這類詩歌,已從許多聚會中消失,就算聖餐後的回應詩,也很少表達熱切期待主再來的主題。從教會歷史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失去永恆和天上的視野,會使信徒和教會過於熱衷和投入世界而捲進世俗的權力鬥爭漩渦,或糾纏在千絲萬縷的利益衝突裏,不但不能幫助世界投向基督,走向光明,反而使自己失落了獨特的身份和使命。

漢協在「聖經主線大追蹤」讀經計劃九月的講座和課程研讀《希伯來書》,十一月的講座研讀《彼得前書》,兩卷書的作者都分別提醒信徒,我們在世上的日子,乃寄居在地、邁步天家的朝聖旅程。同時,兩卷書的作者都強調,基督徒真正的身份不屬於世界,並不表示要逃離世界,退隱到沙漠與世隔絕。基督徒寄居在世上,也不是借宿一宵的過客,好像與這個世界毫無關係一樣。相反,基督徒乃是暫時定居世上的「僑民」,對身處的世界和社會有守護和治理的責任。因此,聖經對基督徒的生活表現十分重視,勸勉信徒要活出美好的見證(二11-12,三14-15)。

教會在世界之中,猶如船在大水中,承載得救之人。但若不謹慎,被世俗的大水湧進這船,就會使這船與世界一同沉淪。惟有當基督徒看清我們真正的身份乃天上的公民,真正的滿足不靠世界的供給,真正價值不建基世界的肯定,真正的目的不為賺取世界的稱讚,因我們另有得到滿足、身份與肯定、稱讚和好處的源頭—就是創造和救贖我們的上帝,我們才有源源不絕的動力、豐盛湧流的能力,樂意慷慨付出,尊重他人,為世界作出貢獻,創造價值。

郭罕利
總幹事兼譯經總監

victoria_kwok@chinesebible.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