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07年12月號


總幹事的話





塑造一個生命故事

聖經中的故事,如夜裏來問道於耶穌的尼哥底母(尼哥德慕)和一個問耶穌如何得永生的富有的官,主人翁對自己的人生都有一個認真的態度、提出有意義的話題,目的是要過一個蒙神喜悅的人生。可惜,故事結束的時候,他們都沒有尋獲甚麼。相反,又有一些人,如耶利哥的瞎子和撒馬利亞井旁的婦人,與耶穌相遇之後卻開展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神在聖經中用了不少的對比讓我們認識祂的心意!

跳過聖經中五花八門的文學題材、縱橫複雜的歷史時空,歸結聖經陳述所指向的,莫不是一個又一個的生命故事。今天,我們蒙受最大的恩典是可以站在歷史的高點,俯視聖經人物完整的人生歷程,看着他們如何建構自己生命的故事,準確一點說,應該是神如何塑造他們生命的故事。一步一腳印,娓娓道來,這些故事對今天的我們應該是趣味盎然的,但現實卻又不是這樣,問題出在哪裏?

故事性的體裁佔據了聖經三分之二的篇幅,因為故事總有一份轉折起伏的懸疑、引發讀者共鳴經驗的投射空間。故事總是引人入勝,從牙牙學語到垂垂老去,大家不只是在聆聽,更有人投入到主客不分的程度,為故事中的主角打抱不平,對奸人則咬牙切齒。

我們讀經為甚麼沒有這股聽故事的興奮,需要許多的推動與呼籲?問題也許是缺乏一個角度,一個塑造生命故事的角度。不過,神在塑造我的人生,我也應去建構自己的故事。兩者如何結連?約翰福音的作者給了我們一個答案:相信。尼哥底母故事被定性為“不信”,瞎子卻在喊話中確立耶穌在他心中的地位。作者把眾多的故事歸結到信與不信的分野,看似簡單化,卻道出讀經的竅門:帶着相信的態度,指向神在塑造我們生命故事的期盼。

與您一起成長的弟兄

沈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