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16年10月號






眩暈之美
—從雅歌三章1節至4節看詩中的情意

本會譯經部同工

1許多夜晚我躺卧在床上,
尋找我心所愛的。
我尋找他,卻找不着。
1עַל־מִשְׁכָּבִי בַּלֵּילוֹת
בִּקַּשְׁתִּי אֵת שֶׁאָהֲבָה נַפְשִׁי
בִּקַּשְׁתִּיו וְלֹא מְצָאתִיו
2我要起來,我要在城中四處遊走,
在街上,在廣場上,
尋找我心所愛的,
我尋找他,卻找不着。
2אָקוּמָה נָּא וַאֲסוֹבְבָה בָעִי
בַּשְּׁוָקִים וּבָרְחֹבוֹת
בִּקַּשְׁתִּי אֵת שֶׁאָהֲבָה נַפְשִׁי
בִּקַּשְׁתִּיו וְלֹא מְצָאתִיו
3找着我的—是那些看守的人,
他們正在城中巡邏:
我心所愛的,你們看見他沒有?
3מְצָאוּנִי הַשֹּׁמְרִי
הַסֹּבְבִים בָּעִיר
אֵת שֶׁאָהֲבָה נַפְשִׁי רְאִיתֶם
4我一離開他們,
就找着我心所愛的……。
4כִּמְעַט שֶׁעָבַרְתִּי מֵהֶ
עַד שֶׁמָּצָאתִי אֵת שֶׁאָהֲבָה נַפְשִׁי
《新漢語譯本》試譯 BHS

第1節和第2節經文中反覆出現的是“尋找我心所愛的”。

“我”裏面澎湃的感情催逼她展開一段尋索的旅程。她不斷尋找又不斷遇到挫折,就在這急切的心情裏面,“我”被城中巡邏看守的人找着,頓時形成一種對撞:要找的人遇不上,卻偏偏被不相關的人撞上,而且這些不相關的人是社會建制的一部分,代表秩序和制約,與男女之間的情愛似乎是兩碼事。原來第二節以מָצָא“找着”結束,第三節又同樣以מָצָא“找着”開頭,營造了拈連的修辭效果,於是,人物的心理狀況就在這種碰撞和張力中突顯出來。這女子眾裏尋他,卻被管“秩序”的人“逮”個正着,原該就像給澆了冷水一樣⋯⋯沒想她衝着這宛如一堵牆的人說的是:我心所愛的,你們看見他沒有?(原文是賓語提前)。這固然是情急之下的亂語,因為這些人怎麼會知道她心所愛的是誰,即使知道,一個女子在夜間到處亂闖並說了這些話,也叫人感到詫異(也參本書第五章相似的場景)。


最後還得提一點,短短幾句詩,出現了兩次סָבַב בָּעִיר(直譯為“在城中轉圈子”),一次說女子“在城中四處遊走”,另一次說看守的人“在城中巡邏”,兩者同時都在城中四處轉悠,最後互相碰面……。סָבַב בָּעִיר這重複的短語,配合原文迴環往復的節奏,給人一種眩暈的感覺,這大概也是這尋覓所愛的人當時的感覺吧。


讀者不妨唸唸上面的譯文感受一下。


註:本文以女性代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