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曉諭猶大省長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並剩下的百姓說:『你們中間存留的,有誰見過這殿從前的榮耀呢?現在你們看着如何?豈不在眼中看如無有嗎?』耶和華說:『所羅巴伯啊,雖然如此,你當剛強!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啊,你也當剛強!這地的百姓,你們都當剛強做工,因為我與你們同在。』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這是照着你們出埃及我與你們立約的話。那時,我的靈住在你們中間,你們不要懼怕。』」
(哈該書二章2-5節)
|
哈該書第一章預設神的子民正身處極大困境,而困境的源頭就是民眾不順服,不肯動手重建聖殿。一章12至14節描寫民眾積極回應,意味他們已經悔改。第二章承接第一章結尾的文意,再次把百姓視為餘民羣體,又指這羣體再次陷入極大的困境之中。然而,先知這一次並沒有斥責民眾不順服,反而鼓勵他們正視自己的需要。
哈該指出「不動手做工」這個病徵之後,便立時轉向民眾的內在動機:當剛強,不要懼怕(見該二2-5)。先知的信息超越了外在責任,直指內在的核心態度。哈該命令聽眾盡責做工,目的不僅是為了完成責任,反之,他更進一步指向內心,因為內心才能滋養出投入神國度的情感。
若然我們僅僅承擔責任,而沒有投入感情,那麼責任的感召最終必然對教會失去影響力。哈該要求聽眾投入國度事工,也明白只有培育出發自內心的宗教熱情,才能建立起這種投入心態。哈該與比他更早的先知一致,都把內心看得比行動重要(耶九23-24)。我們也可以從基督的兩番教導看出同樣信息,首先是基督對專注責任而忽略關係,法利賽人的態度多有責備(太二十三),其次是基督啓示指永生乃是活於神人親密關係之內(約十七3)。
教會的教導和宣講往往忽略了這一點。現今的書籍和講章越來越着重「怎樣做」,把要完成的責任和要避免的行為列成清單,以為這一切都是敬虔所必需,這便容易叫人將焦點放在那些清單之上。神呼召我們順服,不去忽略這呼召的同時,我們也應加倍留意聖靈怎樣陶造我們的熱情。
換言之,既然神已頒下異象,說要從內到外改變屬神的子民,我們就必須以此異象為焦點。
摘錄自馬克•博達(Mark Boda):《國際釋經應用系列——哈該書、撒迦利亞書》,144、153頁。即將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