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24年10月號


事工分享





2024秋季聖言系列 焦點回顧

文字整理:包欣倩

合神心意的大衞(I)
講員:梁國權先生
秋季聖經課程「撒母耳記上」

本季課程,梁國權先生重點討論大衞如何成為合神心意的人。在第一課,梁先生先帶領會眾再次閱讀撒母耳記上第十七章大衞與歌利亞的戰爭,不強調看經文結構,而是聚焦於故事本身。故事從大局入手,介紹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雙方軍隊對峙,然而非利士方無領軍人物,掃羅則是以色列的領袖。非利士戰士歌利亞以其高大身軀和重裝備威脅以色列軍,並辱罵以色列的神,這一點令年輕的大衞無法忍受。大衞原本是放羊人,出現於戰場只是為了完成父親交辦的事務,卻因為歌利亞的叫囂而感到憤怒。他自薦出戰,但因年輕、無戰鬥經驗而不被看好。掃羅最終允許他參戰,因大衞展示出對神的堅定信心。梁先生強調,大衞的戰鬥不是為了個人榮譽,而是為了彰顯上主的名,讓世人明白勝利源自神,而非刀槍力量。

講座總結了三個重點:第一,不應只看表面強弱,真正的力量來自神;第二,信徒應發揮個人長處,在教會事奉中發光發亮;第三,保持事奉的初心,為了榮耀神的名而努力。



從加拉太書看保羅的政治智慧和教會與以色列的關係(I)
講員:黃浩儀博士
秋季讀經講座「加拉太書」

本季課程第一課,黃浩儀博士分享了他對加拉太書的研究,從第一、二章去看保羅如何運用政治的方法達到他的目的。關於書卷背景,黃博士提到有兩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加拉太的具體位置,以及第二章提及保羅上耶路撒冷是與使徒行傳哪段旅程相對應。接着,黃博士分析了第一、二章,指出保羅的修辭技巧以及信徒無法完全遵守律法的挑戰,並探討信心與律法的關係,展示保羅精妙的邏輯推論。

隨後,黃博士帶領會眾從不同角度瞭解保羅與彼得看待「外邦人」和「受割禮的人」的分歧,指出耶路撒冷教會對外邦人的態度一反耶路撒冷會議的決定,是政治環境改變所致。耶路撒冷教會是否仍接納保羅,外邦信徒免行割禮屬個別決議還是普世決議,均無從確認。黃博士分析保羅為了外邦人免於行割禮,選擇妥協和運用手段,一方面放棄爭取耶路撒冷教會對他使徒身分的認同,另一方面又收集奉獻,目的是製造局面讓耶路撒冷教會必須接納,等同表態接納外邦信徒無須守律法,由此看見保羅巧妙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