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語譯本》(下稱「新漢語」)不會是最好的譯本,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譯本,它只是聖經翻譯歷史長流中的一個譯本。不錯,新漢語確實是一個譯本,不過我要說的是,它終究是一個反映原文的漢語「讀本」;既然是讀本,那就不光是翻譯的事情,也牽涉到閱讀策略了。
新漢語是一個講究原文學術的譯本,但不是一個以學術為依歸的譯本。新漢語是一個可作研究用途的譯本,但不是為了學術研究而翻譯的。是的,新漢語的譯者專家對原文學術的的確確經過多番琢磨和考量,即便是一個字詞、一個短語也沒有放過。
不過,深入,為了翻譯;淺出,為了閱讀;而深入,畢竟是為了淺出,所以翻譯,終究是為了閱讀。這就正如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其扎根越深,暴露在空氣中的樹幹,若得到從樹根而來的養分,就長得越高越壯。我們盼望新漢語就是這樣,不一定要大樹參天,但要是一棵茁壯根深、很可觀賞的樹。我的意思是,我們盼望新漢語是一個反映原文的漢語「讀本」。
何謂「反映原文」?啃盡、吃透原文的精髓,再出之以清通、效果相當的語言,原文元素雖不見之於表層結構,骨子裏倒句句都是原文,這又是否稱得上是反映原文?當然是。不過達到這個層次的譯本,眼下的中英文譯本大抵不多。即使我們用流暢的語言翻譯,輔之以大量譯註,正如新漢語新約的做法,但這是否能夠保證讀者撿起我們的譯文,甚至內文譯註一把抓,就能完全掌握原文的寫作重點和信息?
或者退一步說,我們只是期望新漢語能兼顧原文的準確性和譯文最起碼的可讀性,也就是說,讀者光看新漢語譯文就能大體上把握到當中的原文元素,正如筆者上面說的「茁壯根深、很可觀賞的樹」;換言之,那就是單單觀賞樹冠(譯文),不深究根柢(譯註)的閱讀策略了。大抵新的譯本出現,往往需要新的閱讀策略相隨。若我們要在有限的版面上同時同步顯示新的譯文、原文標記和閱讀指引,以及小量必需的譯註,那就不能不借助網上聖經這平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