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24年08月號






箴言中有所「缺」的人

周永健博士

箴言提及一類人,《和合本》譯作「無知的人」或「無知」,出現不下十次,譯法均一致,只在十一章12節譯為「藐視鄰舍的,毫無智慧」,《和合本2010》則保留「藐視鄰舍的,便是無知」。

這詞由「缺乏」和「心」兩個字組成,直譯是「缺乏心的人」,但「不是無心的人」,因為「無」是另一個字(參耶五21「無心」,《和》亦譯作「無知」)。翻譯這詞的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心」。「心」的含意甚廣,霍拉迪(Holladay)的希伯來辭典列出十三個可能的意思,包括:器官、情感、品格(character)、思維(mind)、意志(determination)、良知(conscience)、生命(life)等。因此,翻譯時必須考慮上下文的文意,選用適當的詞句,不必為求一致而千遍一律。

例如六章32節:「與婦人行淫的,便是無知。」這人真的是「無知」嗎?他缺少甚麼心?《呂振中譯本》作「全無心思」;NIV譯“lacks judgment”,JPS(猶太英譯本)譯“devoid of sense”,表示行淫的人缺乏判斷,失去常理,甚至喪失天良。《新漢語譯本》考慮譯作「與婦女通姦,是缺德之人」。

七章6至23節描述一個丈夫不在家的婦女,勾引「無知的少年人」(7節),經文形容他是「愚蒙」、「少年」、「無知」。《新漢語譯本》嘗試另一種譯法:「心智不成熟的少年人」,指容易成為被勾引的對象。上面提及「藐視鄰舍的,毫無智慧」(十一12),《和合本》指出這是不智之舉,並非「無知」,譯作「鄙視鄰舍的人,不明事理」會否較為貼切?又見十七章18節:「在鄰舍面前擊掌作保,乃是無知的人。」為別人作擔保,應認清是可靠的對象。若所信非人,就顯得愚昧。因此並非無知,而是「不曉分辨」。

二十四章30節:「我經過懶惰人的田地,無知人的葡萄園,荊棘長滿了地皮⋯…」,這裏「懶惰人」與「無知人」平行,他們的地和園荒廢,一是因懶惰,另一因不事修理。二十八章16節:「無知的君多行暴虐」,原文只有「缺乏」,沒有「心」字,有另一字代替,譯作「無知」不妥;《和合本2010》譯的「君王」,也不是常見「王」這字。JPS:“A prince who lacks understanding is very oppressive.”《新漢語譯本》翻譯定稿作:「領袖缺乏見識,欺壓就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