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24年06月號


新書試讀





忘乎後

李雋博士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腓三13,《和合本》,下同)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原文是一對句子,由連接詞“μὲν…δὲ…”連接,兩句都以眾數中性的賓語先行,句末才是動詞,直譯是:「那些背後的,忘記;那些面前的,努力」。

保羅要忘記甚麼?當然包括上文提及他在信主前受同胞認可的成就:「我第八天受割禮,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腓三5-6)按下文來看,要忘記的也包括他在信主後為主而作的各種服侍。保羅要忘記的過去,是他人生中曾經得着的一切。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聽起來似乎是理所當然,我們不是常用這金句鼓勵別人嗎?學生應該忘記以往的錯失,努力迎接面前的測試;出門打工的應該忘記以往的業績,努力做好接下來的工作。

然而,若細看腓立比書的上下文,就會發覺保羅的吩咐比我們想像中更難行。腓立比書是保羅在羅馬被囚時寫成的,這次的囚禁生死攸關,保羅深知自己不一定有機會出獄:「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腓二17)。少年人較容易忘記背後,因為背後的東西還不算太多;當人生接近終點時,面前的日子比背後的日子少,「背後」幾乎就是整個人生一切的經歷,怎可能說忘就忘呢?

如果回顧時自覺不甚了了,應該比較容易放下吧。不過,保羅的一生,在世人看來,信主前的他無可指摘;從救恩歷史來看,信主後的他是外邦人的使徒,是福音廣傳的關鍵人物。美好的見證,蒙恩的經歷,事奉的激情,這些豈不是信徒追求與嚮往的嗎?保羅卻說,這一切,他都要忘記。他要專注的,只有面前的事。

若是初出茅廬,一無所有,輕而易舉就可以忘記背後、努力面前。但窮畢生之力爬上高位後,已經一無所缺了,走到生命倒數的日子,誰還有胸襟氣魄「忘盡我背後的,只向在我前面的奔馳」(《思高聖經》)?還是寧可老調重彈、尸位素餐,終日緬懷過去?

「努力面前」的動詞,《新漢語譯本》註釋指其原意是「伸手向前」,代表「盡全身之力去追求前面的事」(《呂振中譯本》,下同)。這份動力,是基於保羅的自我定位,他說「我不以自己為已經抓得着了」。就讓我們永不因自己的功績而自滿,永不以過往的服侍為完備,效法保羅,立志在下一刻、下一天、下一個月,乃至終生不倦去「爭取前面的」(《中文標準譯本》),一生「不以為既獲、惟專一、忘乎後而奮乎前」(《文理和合本》)。

《原文嚼字》發掘新約原文的語文細節,把聖經的洞見扣連於現今社會和生活大小事,從而把信仰生命對照聖經話語,一一梳理解讀。作者亦帶讀者環顧不同時代中文聖經的譯文精粹,捕捉各譯本在翻譯上的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