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22年04月號






聖經權威之所在

詹森(Robert W. Jenson)

聖經存在的目的,是要敍述一個與我們有關的故事。第一個錯誤的看法是「聖經為我們提供故事以外其他事物的認證資料」,不論那是有關神的、有關某些著名宗教經驗的、有關以色列神學歷史的、有關初期教會的……這些都不是聖經存在的目的。

聖經與我們,並我們與聖經講述的故事,彼此涵蓋,而聖經述說的是有關神和我們的故事,直到此時此刻,我們仍活在其中。基於以上原因,除了這故事以外,再沒有任何立足點讓人在聖經裏抽取關於其他事物的資料。

不論更正教的優越學者是否有意教授這種釋經法,他們現今的發言人確實令人覺得聖經是有關神的參考書。另一方面,大部分熱切要推翻這種教義的反對者,卻只是將他們要推翻的學說重新包裝,配以現代化的裝潢而已。因為當我們想從聖經裏抽取任何關於第三者的資料,當我們認為聖經理應提供這些資料,我們所犯的錯誤是同出一轍,不論這個第三者是神的本性(這是最常見的第三者)、某個傳統的宗教經驗,還是宗教歷史的總覽。我再次重申,這第三者的身分雖然層出不窮,但全都源自同一謬誤。

我的這個角度也否決以下一種錯誤的可能性。假設我們並非身處聖經故事之外,我們便毫無立足點去意圖挖掘聖經,嘗試從我們所謂的「聖經傳統」中搜獲某些東西以支持自己。

這種方式提倡,我們未讀經之先,已經可以帶着某些觀點和信念—可能是關於某些釋放的經歷、某派的神學理論、某「科學研究所得」,然後我們再看看聖經有哪些內容,可以讓我們說聖經是跟我們的觀點和信念相配合的。假若我們身處聖經的故事之外,或許我們還可以這樣做;但因為我們自己也在聖經故事之中,我們只能把先前所說的方法倒轉過來做,也就是只可以在其他地方搜羅有關資料,來跟聖經故事比較。事實上,聖經「權威」的真正意思就是:我們不能用這種現代的方式或前現代類似的方式來閱讀聖經。

假若我們是身處聖經故事之中而不是在聖經之外,從前某些建構聖經權威的方式就必定是謬誤。但甚麼才是正確的方式呢?當你細想我一直嘗試形容的情況,答案便來得明顯:聖經規範了我們的生活和思想,就像一本小說或一個劇本規範了箇中主角的生活和思想。

要留意的是,這種規範在劇本或小說結束之前已經存在。在聖經的劇本裏,第一和第二幕已經寫了出來,但不是所有你能想像的事情都能夠成為第三幕的內容。就讓我們謹記:聖經是我們的權威,正如劇本跟角色的關係,雖然整個劇本仍在創作的過程中,但對於其中的人物來說,往後的發展取決於已經完成的劇本,因為前半部為後半部決定了甚麼是正確和真實的事。

聖經的故事並不隸屬任何更偉大的故事;聖經故事本身就是最偉大的故事,其他所有真實的故事都隸屬聖經故事之下。解釋聖經就是解讀各種提示,從而明白「神和他的宇宙現在仍活在其中的」戲劇。閱讀聖經時,不要嘗試把你正閱讀的片段跟其他故事配合。相反地,嘗試把國家的歷史、科學家對宇宙和未來發展的推論、你的會友面對的家庭苦況跟聖經故事配合。



摘錄自《重拾讀經的藝術》33-37頁,內文經過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