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22年04月號


聖經伴讀錦囊





解讀試探

區伯平牧師

讀經常遇難明處,硬着頭皮讀下去?
讀經休得不求甚解,區牧師為你一一解惑!


以色列人在民族形成的初階,竟然猝遇空前的滅族苦難。那時他們無可憑、無可恃,只能一心呼求一直救助先祖的上主來救助。聖經第一卷《創世記》解說世界與以色列民族的源起,第二卷《出埃及記》就以這震撼的逆境一幕展開。

上主誠然按應許施行解救,一再行動,以空前絕後的奇蹟,嚴厲地摧毀敵對的勢力,使以色列人徹底擺脫生存威脅。這是《出埃及記》劇力萬鈞開頭的十五章,以色列人終於驚心動魄地成為「獨立自主」的民族。豈料就在轉瞬間,隨之而來是民眾向解救他們的上主「埋怨」與「試探」。這兩者有如連體嬰,不斷衍生,甚至成了這個初生民族的典型標誌。

要精準地理解聖經中的「試探」,除了認識原本用字的字義,此外一項十分關鍵的因素,是觀照採用這個字的「大環境」。一般閱讀理解都不能單看字義,還要細看整段句子的上文下理。而「大環境」所牽涉的範圍,更不單是句子的上文下理,還廣及整體論述事件的前因後果。

試想《約伯記》,書卷的主角一直在理直氣壯地跟上主質辯。他竭力地質辯的前設,在於篤信上主正直公義,因此無法接受自己的際遇;於是拚命要求上主給他一個解釋,以至他能安然心息。再想《哈巴谷書》,書卷主角一再肆無忌憚地質問上主的行事原則。他斗膽質問的前設,在於堅信上主絕不顛倒是非,因此無法接受時局逆勢;於是要求解釋,以至釋然。

回看以色列民,每逢遇上事與願違的逆境,總都情緒崩潰地質疑上主。他們毫無保留地質疑的前設,在於認定上主「靠唔住」,「信唔過」;因此「唔好再理佢」,不如「自己執生」更穩妥。其中至極的不信表現,是另選領袖,擺脫上主的「低劣操弄」(出十六3,十七3、7;民十一4-6,十四1-4)。

聖經中的「試探」可說是一種「測試」,具有澄清理解或深化認識的作用。測試可以屬於善意的檢視,以至促進事態;測試也可以屬於惡意的質疑,以至破敗事態。以正面或負面的思緒來對應所遇的事態,會導致相反的後果。信靠上主才是人生試探的關鍵。

世界長年困於「仍迎疫逆,疫逆凝盈」的驚慌和焦慮,社會日漸瀰漫苦怨悲情的氣息。大家也許亦嘗「質辯」上主的掌管和恩惠,卻切莫「質疑」對一切都「有分數」的至高榮耀上主。讓我們在祈求上主憐憫中,謙遜和恭敬地學習人生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