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21年08月號






《耶利米哀歌》四章11-13節

新漢語譯本(試譯) BHS
4:11 上主發盡他的烈怒,
   傾倒他燃燒的怒氣;
  他又使火在錫安燃起,
   吞吃她的根基。
כִּלָּה יְהוָה אֶת־חֲמָת֔וֹ
שָׁפַךְ חֲרוֹן אַפּ֑וֹ
וַיַּצֶּת־אֵשׁ בְּצִיּ֔וֹן
וַתֹּאכַל יְסוֹדֹתֶֽיהָ׃
4:12 地上的眾君王
   和世上的所有居民都不相信,
   敵人和仇敵能進入
   耶路撒冷的城門。
לֹא הֶאֱמִינוּ מַלְכֵי־אֶ֔רֶץ
וְכֹל יֹשְׁבֵי תֵבֵ֑ל
כִּי יָבֹא צַר וְאוֹיֵ֔ב
בְּשַׁעֲרֵי יְרוּשָׁלִָֽם׃
4:13 出於她眾先知的罪、
   她眾祭司的罪孽,
   他們在她中間傾倒
   義人的血。
מֵחַטֹּאת נְבִיאֶ֔יהָ
עֲוֹנוֹת כֹּהֲנֶ֑יהָ
הַשֹּׁפְכִים בְּקִרְבָּהּ
דַּם צַדִּיקִֽים׃

《耶利米哀歌》是一篇為聖城耶路撒冷所寫的輓歌,字裏行間飽含深情滲透着先知的哀傷與悲痛,其中第四章的詩歌更是將我們重新帶回到那刺痛人心又慘不忍睹的景象。

敵人圍城導致堅固城池傾頹、社會全面崩毀、尊嚴蕩然無存。然而,這一切真的只是因為敵人太強嗎?四章11節原文用了相近的字詞描述上主的狀態:「發盡烈怒」、「傾倒怒氣」。上主發怒「使火燃起」、「吞吃根基」,使錫安原本的美好整個改變,令君王和世人難以置信的「破城」發生(四12)。耶路撒冷不是牢不可破、固若金湯嗎?原來,這些禍端都源自罪,滿目瘡痍的可怖現實竟是領袖犯罪帶來的後果(四13)。先知和祭司傾倒(שָׁפַךְ)義人的血,神便向錫安傾倒(שָׁפַךְ)他的怒氣。宗教領袖本應敬虔、聖潔、以身作則,結果卻帶頭犯罪誤導百姓,最終使自己的身分地位全部翻轉,遭人唾棄,被神棄絕。這警誡我們強大的敵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後屬靈的力量,這也提醒我們領袖往往帶有「兩面性」:當他們分別為聖、遵從順服時,便是國泰民安、神憐憫不盡的良辰美景;當他們污穢不堪、放縱悖逆時,則是國破家亡、神厭惡離棄的悲慘命運。

領袖的頭銜威望固然重要,但追求靈性上的深度才是重中之重。猶大王西底家是大衞王的後裔,被冠以「上主的受膏者」(四20)之銜,再加上聖約的緣故,被城中百姓想當然地當作倚靠對象。殊不知,他既無領袖之質,亦無領導之能,他聽信謊言、結盟外邦、冥頑不靈,大敵當前自身都難保,更遑論猶大的百姓了。神的子民完全投靠錯了信心對象。國破家亡的下場果然與罪環環相扣。無論是宗教領袖還是政治領袖,若自身的靈性和德行與其所處的地位及所擁有的權力不相配,必損民害己引發浩劫。而平凡的我們若能慎思明辨,不是依據領袖的光彩和現實的風向站隊,而是緊跟真正的信心對象,專心仰賴神,便可免於淪為邪惡領袖的工具。當然,就算我們身陷深淵亦無需絕望,因為先知的淚光雖哀而傷,卻仍折射出神無限的愛與救贖大能(四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