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21年06月號






教父怎樣讀《詩篇》

聖經內的其他書卷要說的一切事情——神在歷史上偉大工作的敍事、先知的警戒、道德教導,甚至是基督的預示——都可以在《詩篇》的詩歌形式中找到。要數《詩篇》對比起其他書卷的與眾不同之處,便是它有更個人、更情感化的元素,讓讀者可以把這信息與自身聯繫起來:「它所包含的每個靈魂的活動、詩人的改變和調整,全都在此書中寫了出來,並且作出了全面的描繪,所以如果有人希望從中找到自己,如同從圖畫中找到自己一樣,又希望在這基礎上理解如何塑造自己,這一切都已寫在此書中。」在描繪人類屬靈「活動」或者各個的情感上,亞他那修(Athanasius)繼續解釋,這不是簡單的詩歌模仿、摹擬,而是一種治療;在《詩篇》中找到內在狀態的人,「會被言語中的這些圖像所影響,他不只是聽到,還有學習到怎樣醫治紊亂的內心。」換句話說,《詩篇》不只是命令我們要為自己的罪懺悔,要耐心忍耐,或者是要為神所賜予的禮物而讚美他;《詩篇》實際上是給了我們話語,讓我們可以自己這樣行出來和表達出來。

這是《詩篇》很希奇的一點:讀經者讀出其他書卷時,無論當中講述的是甚麼主題,他們宣講出神聖作者的話語,都傾向把它當作是關乎書卷中的人物而說的,而受眾明白到他們自身是不同於文本所寫的人的⋯⋯當人拿起此書,讀到書中預言了救世主,他也肯定滿心驚喜,像讀到其他書卷時一樣,然後他會伏地下拜,繼續讀下去,但同時這人會把它當作自己的話語一般讀完整本《詩篇》;那些聽到《詩篇》話語的,也會深深地被打動,就像他自己在說話,被這些歌的歌詞影響,猶如那是自己的歌一樣。

在亞他那修論文的中間部分,他的論點是《詩篇》成為了「一塊鏡子,映照那些唱頌的人」,它不只帶領着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在過程中改變我們,對我們的慾望和情感的不平衡,按着神的旨意矯正我們。當我們把它們當作自己的禱告來聆聽和詠唱,藉它們意識到我們現時的深切需要和渴望,我們就允許它們微妙地重新塑造我們的內在生命,以至於順服神自己的話語,「唱《詩篇》的人所表達的話語,可以成為我們自己的形態和模範。」而亞他那修在《詩篇》的摹擬和模仿的角色中找到「道成肉身」的預期:正如「道」成為了我們的一員,不只教導我們怎麼靠着他的話來生活,也教我們「行出他所教導的」,以他自己的生命給我們帶來一幅活生生的「完美品德」的圖畫,「為了同一個原因,甚至在他來到我們中間之前,他讓迴盪的聲音從唱頌《詩篇》的嘴唇中發出。由於他在自己身上示範了人類在地上和在天上的模樣,所以那些希望在《詩篇》中洞悉靈魂的狀態和活動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這些活動的糾正辦法。」

摘錄自戴利(Brian E. Daley),
〈教父時期的釋經依然可用嗎?〉,
《怎樣讀聖經》(暫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