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21年04月號


試讀共享





淺談《詩篇》成書及命名

《詩篇》無論在寫作、傳遞、集結或編輯上都歷史悠久,收錄了舊約一些最早期和最晚期的文本,可說是整本舊約文集的縮影。《詩篇》與很多舊約書卷一樣,由很多不同作者在不同的時間和處境下寫成。詩歌本身能證明《詩篇》包含不同時期的作品。第三至四十二篇的標題顯明它們乃出自大衞手筆,屬較早期的作品。第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四篇全部在標題中說明是「上行之詩」,大概是上耶路撒冷敬拜的人在朝聖路上詠唱的,屬較晚期的作品。亞薩的詩歌(五十;七十三~八十三)並可拉後裔的詩歌(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九;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七~八十八),大概是兩羣聖殿樂師的作品之中得以留傳下來的部分詩歌。

接近主前時期結束期間,越來越多詩歌被認為是出自大衞的。舊約的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本》為一些詩歌加上了標題,當中清楚寫明大衞的名字,使屬於大衞作品的數目增加了不少。主前第二世紀至主後70年在死海西北岸邊歸隱的昆蘭社羣,他們所珍重並留存下來的《詩篇經卷》(Psalms Scroll),更進一步將詩歌歸入大衞名下。他們為更多詩歌加上大衞名字的標題,又收納新的詩歌歸入他的名下,以散文體寫下聲明,宣告大衞乃先知,乃4050首詩歌的作者。無怪乎到了新約時代,儘管有些詩歌清楚顯明是出自其他人的手筆,《詩篇》還是被稱為「大衞的書」(來四7)。猶太拉比更認定大衞乃詩篇正典全一百五十首詩歌的作者。

在《詩篇》被人稱為「大衞的書」那時期左右,個別的作品被人泛稱為「詩歌」。「詩篇」一詞由希臘文psalmos而來,是《七十士譯本》對希伯來文專稱mizmor的慣常翻譯。這字常常在詩歌的標題出現,意指「以音樂伴奏的作品/歌曲」。Psalmos一字有相約的意思,意指「用豎琴伴奏的歌」。

雖然「詩篇」這個較近期的名稱沿用已久,但相對書中廣泛而多樣化的內容,這名稱便有嫌不足了。我們亦不能肯定正典詩篇中所有詩歌最初都是要以豎琴伴奏的;詩歌的標題顯示有很多不同種類的作品和伴奏樂器。儘管這樣,「詩篇」這書名涵蓋性很高,又可普遍使用,在歷史上和傳統上都廣為人用。

自最早期的時候,希伯來聖經已將正典收納的詩歌稱為 tehillim (「頌讚」)。這字的字根 hll 與希伯來文

「頌讚耶和華」的字相同,而《詩篇》最後三分之一的詩歌恰好就是經常叫人要稱頌耶和華。可是,這名稱同樣未能全面反映《詩篇》所有種類的詩歌,因為其中亦有很多哀哭詩、智慧詩、歷史詩,並其他不入讚美詩之列的詩歌。

Tehillim這個希伯來文書名叫我們留意到有趣的一點:《詩篇》最後三分之一的詩歌絕大部分是讚美詩和感恩詩;相較之,前三分之二的詩歌則以哀哭詩為主。將整卷《詩篇》定性為「頌讚」的詩,或許是出於由哀哭到讚美這個必然的發展。這一點從最後一組(詩一四六至一五〇)耶和華讚美詩可見一斑。雖然這書名未能全面反映所有作品的性質,但的確體現了《詩篇》中神學編排的效果,因為這最終還是成了一本讚美的書卷,儘管完全承認人生的種種痛苦和哀傷,卻仍然讚美不絕。

「詩篇」命名的不同方法為我們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提供了不同的見解。基督教聖經一直沿用「詩篇」這個統稱,為要強調詩歌供人唱詠的特性。這不足為奇,因為頌唱詩篇乃早期基督徒崇拜的一個重要環節(參弗五19;西三16),歷世歷代仍維持這做法。另一方面,希伯來文書名(tehillim)則強調由哀哭到頌讚這進程的全面作用,叫我們縱使面對生命各種苦難仍可持守信心和盼望。因為耶和華最終必拯救,必會賜福予我們,他的作為配受大讚美。

摘錄自《國際釋經應用系列—詩篇(一)》(暫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