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20年06月號






考古謎團初探:邪惡的基比亞在哪裏?

舊約有多處地方都以基比亞(「山」的意思)為名,然而最先出現在《士師記》十九至二十一章,及其後在舊約聖經多處出現的基比亞,與便雅憫人有特別的關係。這個特殊的基比亞在士師時代,因其邪惡和駭人事蹟,被其餘的以色列人所毀滅(二十40)。過了不久,基比亞顯然又再有人居住,掃羅王便是來自這個城(撒上十26)。掃羅與當地的非利士人作戰的時候,似乎是以基比亞為作戰的基地(撒上十五34,二十二6,二十三19)。在後來大衞揀選的三十名勇士之中,正有三人來自這城(撒下二十三29;代上十二3)。

多個世紀之後,先知何西阿稱古時的基比亞為邪惡的榜樣(何九9,十9)。何西阿似乎是指到《士師記》十九至二十章所記載的事件,這顯示了這些事件對以色列國的心靈帶來何等深遠的影響。世人其後稱基比亞為敗壞和審判之地,跟所多瑪和俄摩拉沒有甚麼分別。

雖然聖經多次提及基比亞,它的位置在學者之間一直惹起極大爭議。爭論的焦點在於究竟基比亞是靠近現代的耶巴村(Jeba),還是位於令人難忘的富勒廢丘(Tell el-Fûl),這廢丘位於離耶路撒冷以北4.8公里多的分水嶺公路上。

奧爾布賴特(W. F. Albright)於1922-23年及後又於1933年於富勒廢丘進行發掘。他發現鐵器時期被毀滅的村落痕跡以及不久之後建於該地的一個強大堡壘的遺跡。這個要塞的面積大約有34×52米,以巨大和未經切割的石塊粗糙地連接起來而建成。它的城牆約厚1.5米。奧爾布賴特認為這被摧毀村莊的生活層屬主前十二世紀,而這個要塞的年代屬主前十一世紀末。這些遺跡的先後次序與聖經的年代表脗合:在士師年代被毀,然後在掃羅的年代設置要塞。

勒普(Paul Lapp)於1964年曾帶領一次拯救行動,剛好在約旦國王侯賽因(Hussein)為建造王宮而剷平富勒廢丘之前(那時這個地區由約旦控制)。勒普斷定第一個生活層的年代大約為主前1200-1150年,而那個要塞的年代約在主前1025-950之間。這些更準確的年期仍然與聖經的記載脗合。勒普經研究陶器紀錄後,證實早期村莊與要塞之間存在一個生活層空隙。我們認為這空隙就是《士師記》二十章記載的大規模毀滅之後出現的平息期。勒普也發現有人在鐵器時代後期在這遺址上生活的證據。奧爾布賴特和勒普得出的結論,都指向富勒廢丘就是基比亞,大部份學者至今仍然接受這個結論。

然而,有少數人認為耶巴更有可能才是古代的基比亞。他們的一個論據是富勒廢丘位於一個大平原的山上,因此住在那裏的人不大可能如二十章29節所述遭以色列戰士伏擊。這樣的情景,在多山和滿佈峽谷的耶巴發生的可能性更大。

這個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富勒廢丘被毀是一個極大的挫折,而耶巴那裏還未進行充分的考古研究。這時候,我們可以證實的是富勒廢丘的生活層模式與聖經的年表脗合,而這種脗合仍有待在耶巴尋獲。

摘錄自《聖經•考古研讀版》〈基比亞〉(暫譯)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