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20年04月號


新書推介





國際釋經應用系列—撒母耳記

信徒在閱讀《撒母耳記》時,容易把它只當作一本歷史書來研究,期望從中找出歷史資料和事件的因果關係,或只視當中的人物為一些可以直接取用的個人榜樣。這樣做就會錯解聖經作者記述歷史的用意,也錯過書中十分豐富和重要的含義。

一方面,歷史是啓示的重要工具,聖經作者喜歡用歷史作為神學論述的媒介,並且假定所書寫的歷史事件都曾經發生。另一方面,歷史書作者卻不只在於撰寫「準確」的歷史,而是旨在透過述史,把人類歷史事件的起因置於以色列神的計劃和工作,引起讀者信心的回應。

《撒母耳記》記述古以色列從神權政體過渡到君主政體的過程。在國家的層面,這段歷史敍事回答兩個重要的問題:在以色列新成立的君主政制,怎樣的王權才蒙悅納?誰適合作王?《撒母耳記》的敍事有嚴謹的結構和文學特徵,整體表達出大衞是理想的受膏者,是合神心意的治理者的模範,但神仍然是以色列真正的君王。除了探討神的王權,《撒母耳記》也發展出一些重要的聖經主題,包括「彌賽亞」觀念、先知對君王和人類濫權的譴責,以及認罪和悔改。

《國際釋經應用系列——撒母耳記》的作者阿諾德(Bill Arnold)仔細地剖析《撒母耳記》的結構和敍事,引出書卷的核心主題,並對應歷史書的語境作出經文在個人層面、國家層面和普遍層面上的解釋和應用。阿諾德指出,《撒母耳記》的敍事具體地延伸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的意義,並展示聖經其他地方申明的教訓,描繪人順服或叛逆,犯罪或悔改,是怎樣在個人、家庭以至於羣體帶來祝福和咒詛。

「國際釋經應用系列」註釋書在解經、釋經和應用之間取得巧妙的平衡。一方面,在解釋經文原意和詮釋經文的過程,作者深入淺出地闡釋其準確的觀察和分析,同時提供相關書目和其他學者意見,作適切而全面的補充。另一方面,書中「當代應用」的部分則匯集了許多精彩的現代故事、例子和比喻,有助讀者掌握撒母耳記信息在今天的意義和應用。

這個時代的信徒特別需要閱讀歷史書卷。後現代讀者往往把生命看作一場戲劇或一段敍事,《撒母耳記》正是以這個世代的人聽得明白的語言傳遞真理。它邀請我們進入故事,追溯神在以色列初期的歷史行動,並自己成為神在世上的工作,成為連續的救贖故事的一部分。

《國際釋經應用系列——撒母耳記》(上、下冊)將於今年五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