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09年06月號


書籍推介





建基於聖經的靈命

王春安 (衛理神學研究院院長)

靈命所探討的着重在信仰的經驗層面,與過去受希臘哲學主導的神學着重邏輯思維,兩者是不同的進路。對基督徒而言,靈命,首重與神相交互動的經驗。進一步說,我們所信的神既是聖善榮美的,那麼與神相交者的心靈品格必受感召進而改變,所以靈命也是指一個人心靈的狀態

歐美的基督教信仰,過去一向偏重教義及神學思辯。但這些年間,靈命和與其相關的用詞,像是靈修、靈命塑造(spiritual formation)、靈命導引(spiritual direction)、靈修神學等突然流行起來,甚至連相關的負面探討,如屬靈誤用(spiritual abuse)、宗教濫用(religious abuse)等都成了熱門話題。2000年,Marie McCarthy 就從連鎖書店的書目統計中發現,市面上至少有1600本書名牽涉“靈命”一詞,而有逾5000本書以此主題寫作。另外也有出名雜誌報導北美興起靈修中心與靈修課程的現象。可惜的是,在人們熱衷靈命追求的同時,美國主流、建制化教會卻也在沒落中,不但上教堂的人口銳減,一再爆發的教會醜聞和過度世俗化的增長方式,都讓那些想要超越價值、意義與目標的人對教會感到失望,轉而尋求別的管道。

值得注意的是,這波屬靈運動是在東方宗教衝擊下發展出來的。其實“新世紀”運動提供給這波屬靈熱潮的導引比聖經的啓示更多,許多人因此都跟着印度教或禪宗大師講究所謂“默觀式的靈修”,想從自己的內在深處去尋找神聖、神秘的真我。這種靈命與基督教講究“效法基督”以至於將屬神的性情內化,進而外顯於愛神愛人的靈命追求,是截然不同的。麥馬田就形容目前所流行的這種自學而成、自我吹噓,標榜“心靈——神秘——形上——整全——另類——古代——新紀元”的靈命為“飄盪不定”的靈命,而教會傳統“效法基督”的靈命則是一種“有定向的靈命”。這種有定向的靈命必須是建基於聖經

兩千年來,教會一向認定聖經是基督教信仰與靈性的根據,但19世紀末開始的歷史與文學批判,卻把我們對聖經的學習轉向文學與歷史兩方面,即使這些學術研究為聖經的文學與歷史背景帶來許多豐盛的成果,卻也在不知不覺間放輕了聖經編寫的原意,即見證基督和陶造人的靈命。這原是聖經作者或編者一再強調的寫作目的,竟被20世紀的教會忽略了,致使神的教會失去了她的真正魅力——屬基督的生命。正是這個偏離,讓心靈空虛的人轉而想從東方宗教找到人生的價值、意義、目的和超越。教會如果想要恢復其真正的生命力,必須重新定位自己的認同,去效法基督。具體的做法就是再度把聖經當成基督的啓示,當成塑造我們生命的根源。


終於,我們有了一本為此而寫的聖經——《聖經•生命陶造版》。這本聖經英文版是由北美最知名的基督教靈修大師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主編,並集合五十多位靈修與神學專家共同編寫靈修讀經指南,其中有十五篇聖經靈性專論,另外還描繪了超過五十位與神同行的聖經人物的靈命經驗,同時配合每一卷書撰寫與靈命有關的註釋,書後並列出與各種靈命訓練有關的經文簡索。這對想要從聖經中效法基督,尋求靈性成長,活出與神同行人生的讀者來說,我相信,這是一本你我期待已久的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