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19年06月號






從《傳道書》結構看中心信息

題目:以第三人稱提出本書的作者(一1)
 a 詩歌:人生的短暫和微不足道(一2-11)
  b 智慧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一12~二26)
   c 有關時間的詩歌(三1-15)
    d 中心點:敬畏神!(三16~六12)
   c’ 再看有關時間的詩歌(七1-14)
  b' 再看智慧的失敗(七15~十19)
 a’ 再看有關人生短暫的詩歌(十20~十二8)
結語:以第三人稱提出作者(十二9-14)

《傳道書》討論生命意義的問題。為甚麼我存在呢?生命的目的是甚麼?我怎樣才能找到我生命的意義和重要性?我要怎樣做才使生命有價值?《傳道書》的作者提出一些令人意思不到的答案,他就是利用這卷書的結構來加強他的論點。

研究《傳道書》的結構,困難人所共知。很多人會同意德賴弗(S.R.Driver)對此書的混亂所作的描述:

傳道書的文學形式並不完美。除了第一、二章,作者的寫作是被自己的經驗(真實或是想像的)引導外,書中的論點很少是有系統地闡發的:讀者抓不住思想的連貫性;論題的突發,而且從書中也看不出分段的標記⋯⋯這明顯地反映作者情緒的改變,而且由於某種原因,作者把它們並列地提出,而不是作邏輯性的推演,互相關聯。

要分析這書的結構,最大的挑戰是要辨認這作品的組成部分。細看《傳道書》的文學結構,可以看出,除了引子和結束的一段外,全書由七個主要的單元組成,並以對稱的形式編排(見圖)。

《傳道書》的整體編排有兩個明顯的結構模式。第一,這書的七個單元以簡短的詩歌和長篇的自傳式散文交替出現,造成a-b-a-b-a-b-a的模式。第二,這七個單元似乎形成一個總體的對稱排列,以「敬畏耶和華」的呼籲為中心點。

《傳道書》的對稱結構可能有助於解釋書中重複的地方,例如,十章20節至十二章8節中,日光、地、風、雨的周期、記念、旋轉、返回和永恆的重複出現;七章1至14節重複出現的主題如生、死、哀慟、笑等,而三章16節至六章12節又回到智慧這個主題。引人注目的中央單元是勸勉讀者要「敬畏神」(五1-7),而結束的時候,敦促讀者要「敬畏神」的信息(十二9-14)同樣顯眼,讓我們看到這是作者重要的主題信息。

作者對這卷書的設計也很富啓發性。頭三個單元推翻了所有找到生命意義的希望,但下半部的最後三個單元卻是積極的,提出實際和富鼓勵性的忠告,指引讀者如何在這短暫和難以理解的人生中生活。作者利用這個結構的編排,把令人振奮的話語、鼓勵和盼望留給讀者。作者的重點是:雖然人類隱隱然知道在這個宇宙中有神的秩序和目的,人卻沒有能力去理解或發掘其中的真諦,因為神沒有向他們透露。他們就好像戴了眼罩的馬,除了前面的事物,別的都看不見。這就是殘酷的事實,人無論花多大的努力,都不能看見神設計整全的圖畫,也不能平息想要知道的慾望。

不過,神知道這整全的圖畫是甚麼樣的。人類雖不能找到人生終極意義的鑰匙,但能夠信靠順服拿着鑰匙的那一位(十二13)。他們智慧地生活,作正確的選擇,謹慎地享受神給他們的恩典,例如食物、配偶和工作,就可以經歷到喜樂;這些都是神讓人在這難以理解、艱難而短暫的生命中,也就是「在日光之下」可以享受的恩典。


摘錄自《約中之鑰》340至342、351至353頁
按圖往試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