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18年06月號






從《以賽亞書》到新約的詮釋
細看彌賽亞的足印(二)


人可以在《以賽亞書》找到降世的耶穌及復活主的福音雛型⋯⋯從《以賽亞書》的時間、文學和神學架構來看,這卷書是基督教聖經(即新舊約聖經)的預表。

早期不少教父從基督論和教會論解釋《以賽亞書》,如耶柔米、狄奧多勒、凱撒利亞的優西比烏等。當我們細讀《以賽亞書》有關彌賽亞的篇章時,需要謹慎地細察作者的語境。

《以賽亞書》一至三十九章論及大衞家君王的經文,以及《以賽亞書》四十至六十六章論及僕人的經文,都各自在它們的語境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以發展各自的思想(當中的「君王」和「僕人」等詞語,都獨特地適合作為彌賽亞的稱號)。我們討論本書的基督論時,也應考慮到《以賽亞書》三十二和三十三章的內容,因為它們跟第九章和第十一章一樣,也提到那位將要來的君王。更何況,《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也提到那位僕人代贖性質的犧牲。因此,我們必須把這一章看為本書「那更偉大、更全面、有關選民得潔淨的異象的一部分」。

君王與僕人的結合

此外,無論是「君王」還是「僕人」,這兩個彌賽亞式人物可以合理地視作同一個人。他們兩者都擁有聖靈,並與大衞之約的應許者有關連(形容那僕人要作眾民中的「約」)。兩人都有王者的身分,並要建立公義,而後者更獲得世上眾君王的尊崇。事實上,《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至3節,也可以作為最後一段論「僕人」的經文,特別是因為《路加福音》四章16至22節曾引用它。然而,《以賽亞書》七章14節論及以馬內利的經文,儘管被《馬太福音》第一章引用,卻是出現在第一個信心的歷史考驗中,作為在民族危難下信靠神同在的一個認信,而不是預言彌賽亞。根據正典的語境來研讀這段經文,我們就必須注意馬太在其福音書的一至二章對「應驗」用語的用法。

運用「應驗」這個詞語時,這位福音書作者顯然要將耶穌這位彌賽亞一生的事蹟,跟以色列在歷史上的事件聯繫起來,並為以前先知的話語注入圓滿的意思。所以,我們可以恰當地說,「人可以在《以賽亞書》找到降世的耶穌及復活主的福音雛型⋯⋯從《以賽亞書》的時間、文學和神學架構來看,這卷書是基督教聖經(即新舊約聖經)的預表」。

救恩要求認罪悔改

《以賽亞書》是一部有關使命的書,並要求神的子民在行為上作出改變。救恩是有要求的,人必須認罪悔改。以賽亞對以色列人不敬虔的表現作出了生動的描述,這些描述與當代社會上的敗壞不相伯仲。現代的讀者也是《以賽亞書》「我們」的一分子。我們就如古代猶大的領袖一樣,受到先知的挑戰,要單單信靠神。惟獨神才是我們所應該敬畏的,我們不應因為人或處境的緣故而懼怕,因為神必永遠與我們同在。這就是《以賽亞書》永垂不朽的信息。


摘錄自《神學釋經詞典》310至311頁
按圖往試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