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18年04月號






從《詩篇》十九篇 看詩歌的美


這是一個言語化的宇宙,諸天與在其中安設帳幕的太陽所共同刻劃出來的印象,是那麼宏偉、崇高和遙遠。

《詩篇》的創作博大精深,當中有極大量的用語,與歌唱、讚美,及以詩歌配上樂器等行動相關。每一首詩篇,幾乎都會強調自己本來是一首詩,彷彿不論是詩人本身或是對後來的希伯來傳統來說,詩的創作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事實上又確是如此,詩歌正是文本表達最崇高的典範。

從「詩創作」到「世界創造」

人類的唱詠藉由詩歌聲聞於天,當人類被創造時,諸天都「述說」神榮耀的讚美詩,這些均可見於《詩篇》十九篇。如今,我們若像這節經文那樣嚴肅地看待「詩創作」的觀念,我們也必須同樣嚴肅地看待「世界創造」的觀念。詩非常重要,那是因為詩是一種蘊含着力量的言語,使得世界成為真實的存在,言語仍然不斷地迴響着。「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詩十九2),這是因為使「這日」成為真實存在的「言語」,其實就是和神說「要有光」,並稱光為「日」的第一個創造行動所使用的言語有相同的本質。藉由言語的力量所建立,自然世界藉着言語一樣進入了詩的裏面,使得詩本身擁有屬於自己的力量。

井然有序的宇宙圖畫

《詩篇》十九篇分為三個大段落:1至6節,7至10節,以及11至14節。每一個段落有其清晰可見的節奏和明顯的主題焦點,然而,三個部分又透過修辭的彼此呼應,以及交錯參照而緊密連結在一起。起首的六節詩句,向我們呈現大自然一幅井然有序的圖畫。太陽,是當中最強而有力的形象,劃分出日夜輪流交替的節奏。這些詩句步調緩慢平穩,在希伯來原文中,幾乎每半行詩句都是以四個希伯來字組成。秩序和知識是這些詩句突顯的焦點,同時也是這些詩句默想的現象。這日「發出言語」,那夜「傳出知識」,這樣的知識或理解構成了這首詩篇。

諸天發出清晰的說話,以致我們的確聽到「它們的言語」(4節下)。這是一個言語化的宇宙,諸天與在其中安設帳幕的太陽所共同刻劃出來的印象,是那麼宏偉、崇高和遙遠。這在第6節所營造出來的效果尤其突出:

「它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
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它的熱氣。」

這樣的一個宇宙,是用言語跟我們溝通說話,這是使詩人如此興奮的發現。當世界用可聽見的方式回應它的創造主,就成為了一種文本。從《詩篇》十九篇可見,如此美麗的讚美詩對應了神創造天地的概念,並以呼應手法將宇宙形象具體刻畫。細閱《詩篇》,從中必能感受詩歌帶給人心靈的感動。


摘錄自《詩裏藏真•聖經文學技巧與詮釋》182至187頁
按圖往試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