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17年12月號






教會的順服與等待
面對死亡的勇氣


無數「末後的日子」來了又去了,不僅使那羣試圖破解此信的人希望破滅,而且也令人忽略了《啓示錄》的真正作用—這原是一封教牧書信,目的是要支援受苦的教會,安慰疲乏的信眾。

約翰的異象必定令我們感到困惑,因為就常理來說時間是順序前進,無法逆轉的。我們很難想像地上有甚麼東西可以超越時間的規律。

然而,約翰異象裏的事件卻不像線串的珠子一般前後相連。相反,各個事件拼貼一起,坐在寶座上的神則位居這拼圖的中心。若要循着這種同心圓的敍述方式來瞭解約翰所見的異象,我們就必須徹底調整自己心裏的屬靈時鐘。我們總是想把事件排列成「年表」,以便「剖析」啓示錄,因為這使我們感到自己可以控制大局,否則整卷書就好像虛幻離奇、混亂成一團。結果,聖經的最後一卷書就變成了某些人或羣體的私人珍藏,他們往往聲稱可以解開此書種種意象之謎。但《啓示錄》絕不是讓人操控的,事實是正好相反。

這卷書的收信人對自己的景況完全無法控制。他們面對的抉擇很簡單─或持守信仰,或放棄信仰。對約翰那七個教會來說,交出掌控權就是操練等待。教會眾人都渴盼那「末後的日子」,那時復活的彌賽亞要擊敗迫害他們的敵人。他們像約翰一樣,常常有被監禁的危險─甚至有比這更嚴重的威脅。事實上,別迦摩教會已有一位信徒被處死,罪名可能是拒絕燒香獻祭給羅馬皇帝多米田(啓二13)。當時,基督徒受刑罰,與其說是因為他們相信耶穌,倒不如說是因為他們不相信皇帝是神。這也是當時的官方文獻竟稱基督徒為「無神論者」的原因。

絕望引起的誘惑

收到約翰這封書信的教會,都真切地感到自己無力掌控局面,因此在屬靈的事上常面對妥協的誘惑。約翰自己也曾親身經歷過,所以他明白,信徒翹首企盼彌賽亞再來,卻一再經歷無從解釋的耽延,那是多大的困擾。這也是《詩篇》中反復迴響的問題:「上主啊,你把我遺忘,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你轉眼不顧我,要到幾時呢?」(詩十三1)。先知也說:「為甚麼壞人這樣興旺呢?」甚至耶穌自己也曾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那時人們聽着教會領袖朗讀約翰這封信時,正逢他們心力交瘁、心灰意冷的時刻。他們的生命危在旦夕,許多人懷疑將自己交託給耶穌是不是個正確的選擇,畢竟他們從未見過他,而這位耶穌好像也沒有給他們帶來甚麼好處。

數百年來,約翰給亞西亞眾教會的這封信,已經多次被用來當作預言未來的水晶球。但時至今日,無數「末後的日子」來了又去了,不僅使那羣試圖破解此信的人希望破滅,而且也令人忽略了《啓示錄》的真正作用─這原是一封教牧書信,目的是要支援受苦的教會,安慰疲乏的信眾。

向神交出掌控權

交出掌控權,今天對我們來說,絕非易事。因為我們的文化極力鼓吹「要掌握自己的生命」。對我們來說,把我們的時間融化在神的永恆裏,意味着我們必須要有另一種操練,對神全神貫注、毫不分心,才能讓眼光穿越地上時空的面紗,稍稍窺見神的國。

保持靜默能使我們這些局限於時空的受造之物,得以進入天上神永恆寶座前那永不止息的敬拜。保持靜默,可使我們加入眾天使和天上萬物的齊聲頌唱之中。這樣的敬拜不僅使我們恢復力氣,繼續地上的行程,還提醒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哪裏。


摘錄自《聖經•生命陶造版》2177至2179頁
按圖往試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