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16年10月號






詮釋雅歌之路


(摘錄自《神學釋經詞典》
716-719頁)
按圖往試讀頁

雅歌的詮釋歷史約在公元100年開始,是這卷書現存最早的詮釋。首先對雅歌作出詮釋的是亞基巴拉比(Rabbi Aqiba),他把這卷書當作一個寓意故事來解讀,這種手法跟那在會堂和教會中主流的講解方式很相似。他並不按字面意義來理解其信息,而是對雅歌的寓意作出詮釋,把故事中的男子看作神的代表,那女子則代表以色列。因此雅歌中男女關係的故事,其實是講述神救贖以色列的歷史。這種歷史寓意法並不是惟一的寓意詮釋方法,同樣廣受歡迎的,是從神秘主義或哲學角度對雅歌
作出寓意解釋。



寓意解釋的方向式微


直至19世紀,這情況起了重大的改變,人們認為雅歌是講論人間的愛情,而不是神的愛。促成這個轉變的,有三個因素。第一,寓意法作為一種釋經的方法,已失去其影響力。真正的寓意故事,不會隱藏它們的「深層意義」。雅歌從沒有暗示它具有另一重意義。第二,19世紀期間,大量跟蘇美爾(Sumer)、巴比倫、亞述、埃及和其他古文明的建築和文獻出土,將古代近東文化重新呈現於人前。這些文獻有不少是情詩,跟雅歌有許多共同的主題、修辭手法和隱喻,並且都不具宗教性質,這使許多學者認為,雅歌也是講論人間愛情的詩歌。最後,由於當時是西方學者積極參與中東政治事務的年代,聖經學者因而對阿拉伯的風土人情有了新的認識,並經常把它們跟聖經類似的地方聯繫起來。


在過去一個半世紀,隨着寓意詮釋的方向式微,大多數學者轉而採用戲劇來解釋雅歌。德里慈(Franz Delitzsch)提出一個所謂雙主角的戲劇理論,認為雅歌中的詩歌,是講論所羅門與一位稱為書拉密女之間的愛情故事(六13)。另外,學者們也提出其他解釋這卷書的方法,如敬拜禮儀詮釋、政治詮釋、心理詮釋等,惟未能贏得學術界普遍的認同。


今天,戲劇方法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從詩集的角度來詮釋雅歌。雅歌本身是一首由許多不同的詩歌組合而成的詩歌,同時也是一部收錄了不同愛情詩歌的文集。當中的詩歌主旨一致、主角連貫、一些疊句重複出現,根本主題就是講論愛和性──我們人類生命中的一個重要元素。雅歌肯定了人間的愛情、親密的關係、感官的慾望及性。正因如此,雅歌成為舊約聖經中正典地位受到質疑的少數書卷之一,好些人質疑雅歌的權威,是因為他們對這樣一卷充滿感官慾望描述的作品被算為神聖典籍,存有懷疑。



肯定愛的價值並發出警告


事實上,當我們摒棄身體與靈魂二分的錯誤做法,那麼這卷書被列入正典的原因就清楚明白了。愛是一個具有巨大威力的情感,而性是人生經歷中的一大部分,能帶來很大的喜樂和痛苦。這卷書肯定了愛的價值,也對愛發出了警告。雅歌中有許多詩歌,都是描述那對男女在園子裏,享受對方赤裸裸的愛惰;人們解讀雅歌,很自然會想起伊甸園的故事,並明白雅歌是跟在性方面的救贖有關。書中沒有直接或間接提到神,然而,神與他子民的關係,就像婚姻關係一樣(見耶二1)。因此,我們越是瞭解人慾望的深度和親暱關係的威力,就越會明白我們與神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