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14年12月號






「坐」困愁城
-從聖經新漢語譯本以斯帖記的三段經文說起

2:21那些日子,末底改坐在朝門那裡,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他們心懷怨恨,圖謀下手對付亞哈隨魯王。22這事被末底改知道了,他就告訴了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就以末底改的名義向王報告。……
3:12在第一個月,就是那個月的十三日,王的書記都被召來,就按照哈曼一切的吩咐下旨給王的總督們、各省的省長們和各族的官長們,各省按照它的文字,各族按照它的語言,奉亞哈隨魯王的名字下旨,並以王的指環封印。13文書藉驛使們的手被發到王的各省,要在一日之內,就是在十二月(那是亞達月)十三日去毁滅,去殺害,去剪除所有猶太人,從年輕人到年老,幼兒和婦女們,並掠奪他們的財物。14這道諭旨的抄本作為法令給所有省分,通告所有百姓,好為這個日子作準備。15驛使們奉王命趕忙出發,法令在書珊城堡傳佈,而王和哈曼坐下喝酒,書珊城卻陷入混亂
4:1末底改知道了發生的這一切,末底改就撕裂他的衣服,披麻撒灰,出到城裏面,發出偌大而痛苦的哀號。2他只來到朝門前面,因為沒有人可披麻進朝門。

《聖經•新漢語譯本》以斯帖記試譯

《以斯帖記》給我們最深印象的應該是末底改勸導以斯帖為猶太人命運出力的一段,不過,其實整卷書有很多用詞上的鋪排和對比,繪畫一個個豐富的畫面。這裏就是一個好例子。

首先,在上述的第二段經文,三章12至14節之中的主要動詞全都是以被動的形態出現,無論是王的書記、總督們、各省長們、各族官長們、文書、驛使們,以至全國百姓都“被”安排,要按照王和哈曼的意旨執行任務;彷彿全國上下在一片喧嚷之中,趕急要滿足王和哈曼的要求。這個要求是甚麼?就是置所有猶太人於死地:“去毁滅,去殺害,去剪除所有猶太人,從年輕人到年老,幼兒和婦女們……”。

作者用上了三個不定式動詞(infinitive)“去毁滅,去殺害,去剪除”來描述猶太人將要面對的看待,加上不厭其煩地指出所有猶太人是“從年輕人到年老的,幼兒和婦女們”,讓讀者感到事情的嚴重和可怕。而更可怕的就是只因王和哈曼的旨令,波斯全國上下都“被動地”去進行這一場可怕的大屠殺!波斯全國上下是無可奈何地去做不願意作的惡事?還是已經習慣在威權之下順命行惡?

在這種可怕之中,第15節更剌痛人心。在這四句短語之中,如果刪去第三句“而王和哈曼坐下喝酒”,整個描述像更順理成章;但加入了第三句卻做成更強烈的對比。正當全國都在趕忙和混亂之際,王和哈曼卻“坐下喝酒”!在這裏,原文句法的短促正好將二人的冷酷與書珊城的慌亂加強比照。


就在這種處境之下,末底改成為一個特別的角色。二章及四章的兩段記載中,末底改都是那一個“知道”事情底蘊的人。“末底改知道了發生的這一切”(四1)原文較直譯的意思是:末底改知道了所有人做出來的事。換言之,末底改所知道的,不單是王的法令,也知道這事背後的動機和行動。我們暫不要問他為甚麼會知道,而要問:他知道了又如何?他是誰?也只不過是個無權無勢、大難臨頭的猶太人。他滿有限制,至少他只能夠去到“朝門”面前,不能越過半步。不過,也正是他在自己可能的範圍之中做事,而將故事的發展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