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12年06月號






“藏”在原文語序中的上主的心

◎汪亞立(本會編輯部同工)

以表意性文字為主的漢語,沒有像英文那樣的詞形變化,因而特定的詞序以及虛詞的使用構成了漢語豐富的語法形式。舉例來說,同樣都是“我告訴過你很多次”,但在不同語境下,漢語的語序隨着語言基調的變化而發生了變化。

如果一位父親告訴孩子過馬路不能闖紅燈,孩子卻記不住,這作父親的一定抓住孩子說:“我好幾次告訴你,現在再告訴你一遍……”然而,孩子當作耳邊風,一轉眼就想踩着紅燈橫穿馬路,父親這時一定急着大喊“我告訴過你好幾次了……”這節骨眼倘若遇上危急的情況,一輛車子剛好經過,終於給了這個不肖子一點教訓,父親大概會心痛地跟孩子說:“好幾次,我告訴過你……”這時,他的語言是片段式的,飽含感情並且語重心長。

舊約希伯來文的翻譯也同樣不能忽略藏在特定語序中的信息。正如出埃及記二十二章21節,禁令的內容原本放在動詞之前,也就是“寄居之人,你不可欺負……”;比照和合本的翻譯“不可虧負寄居的……”,也許起初不易察覺,但將整卷律法書讀一遍之後,我們不難發現R如果將所有禁令的內容都擺放到動詞後面,我們所能看見的就是一連串的“不可不可不可……”,而迴盪在我們民族心靈之中的也就是一連串的“你當你當你當……”,這樣的表達似乎被抹上了一層非常濃厚的中國儒學色彩。

並不是說原先的翻譯扭曲了原文的含義,也不是說人們錯誤的儒學式解讀“罪大惡極”,而是想就此提出一個值得我們華人信徒一起面對、一起思考的問題:面對不同的文化心理,不同的認知羣體,究竟怎樣才算是基於原文、無所增添、無所減少、最為適切的翻譯?

正如從《新漢語譯本》出埃及記二十二章21節的譯文所看到的,希伯來文將“寄居之人”、“孤兒寡婦”放在一切動作之前,從這樣強烈的表達中,我們可以看見“冰冷”的條文下,上主那顆“火熱”的心R他的憐憫和慈愛R比起“不可不可不可……”,“你當你當你當……”,原來上主眼中看為更加寶貴的是“寄居之人”和“孤兒寡婦”!

當然,要求中文完全按照希伯來文的語序,將每一句都完美地翻譯出來是不可能的。惟希望新的譯本,無論是現在“正在進行中”的《新漢語譯本》,還是之後即將出現的其他各種譯本,都能夠將更多原汁原味的聖經信息通過適切的中文表達出來,讓弟兄姊妹能夠更認識上主的話語,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