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11年10月號


言薈之英





金書獎得獎感言

《國殤情懷,先知風範》能夠榮獲基督教出版聯會第五屆金書獎,的確是件令人感恩和興奮的事。

感恩的是,到出版前的最後階段,夢中依稀領受了這個書題的方向。在一次跑步後的沐浴中,就確定了這個書目名稱。整本書完成之後,身為作者,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個書名。它是一個靈感的體驗和領受,因此能夠獲獎,只能衷心的說,全是神的恩典。回想起來,不少無眠晚上寫作意念的育成,都蒙受神賜下靈感。這受感的經驗是不陌生的,一切榮耀都屬於神。

“國殤情懷”,如書中所論證,並非指亡國前耶利米對猶大偏執不悔的憂傷。這不是指先知感懷的“國殤”,而是指戰後猶大社會瀰漫着的“國殤”。

在一片頹垣敗瓦中,靈性破產而絕望的民族無所依恃,甚至不能向神申訴。就在戰後猶大一年四次守禁食嚴肅會的處境中(亞八),有人重述了耶利米在亡國前的故事,再次宣講那些以前他們曾經充耳不聞的警戒審判之言。我們可以從耶利米書四大段組合經文中,重新建構出這哀殤禮儀的輪廊和內容,並且知道先知的聲音重新獲得了羣眾領受的場境。也就在這些悔恨已晚的傷痛中,他們追念了耶利米死諫的“先知風範”,而組成了第二十六至四十五篇章故事的題材。本書前半部所論證的,就是這戰後猶大守禁食嚴肅會的禮儀,孕育了耶利米言行組合成書的社會場景。後半部所描述的,則是這演述先知風範的修辭手法,如何啓發原本抱着敵意與誤解的猶大餘民。“風範”,就是先知在別人懷緬中所追憶的風範。其他細節則留待讀者去發掘了。

這書的努力,還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它把耶利米書過去一百年的學術研究,作了一個方法論的整理。它把幾個最受學者爭議的論題並他們建立的學術理論及門派,作了綜合的探討,也見證了過去一個世紀,舊約研究不同進路的轉接過程。有時他們使問題更混淆,有時卻叫問題更清晰,豐富了整個研究的方向。我們都是謙卑地站在別人的肩頭上看問題。若說,神幫助了我整個研究的成果,汲取了歷史社會學和文學修辭學的亮光,倒不如說,神在歷史中興起了不少有學養之士,滿懷興致地鑽研這書卷,使我今天能在這學術源流的孕育下,產生研究的成果,呈獻於漢語的教會。

以前我打趣的說,寫書最美好的感受,就是“終於完成了”那種感覺。現在加上一句,獲金書獎的喜出望外,也是一個很美很好的感受。不可多得,但無需強求。

最後容讓我說,凡為真理和民族說話的先知,無論歷盡多少滄桑和打壓,他們的風範和血淚,都是寫在歷史和永恆裏的。這是基督登山八福裏面的最高境界。讓我們向這些以生命為祭的平凡人,致敬。他們是極被珍重記念的。

何傑,寫於香港元朗屏山
2011年9月




編按:本會於2010年12月出版何傑博士著作《國殤情懷,先知風範:耶利米書二十六至四十五章表述先知的敍事策略與修辭手法》,這本書甫獲得2011年第五屆金書獎最佳學術研究書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