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10年04月號


《新漢語譯本》





眾志成城──《新漢語譯本》鄭重面世

褚永華博士
新漢語譯本翻譯委員會新約組主任

香港神學院院長


為了福音傳播、信徒培育、教會崇拜等不同需要,聖經早有不同語言的譯本,主要有:舊約的希臘文七十士(Septuagint) 譯本、拉丁文武加大(Vulgate) 譯本、敍利亞文(Peshitta)譯本、亞蘭文他爾根(Targum) 譯本、還有科普替文(Coptic) 譯本、亞美尼亞文(Armenian) 譯本,格魯吉亞文(Georgian) 譯本、埃塞俄比亞文(Ethiopic) 譯本,及斯拉夫文(Slavonic) 和古阿拉伯文(Old Arabic) 等譯本。及後,為了讓普羅大眾熟悉聖經,且將解釋聖經的權力由教會轉移到信徒,以幫助信徒辨別異端、識別聖經真理,先後有威克理夫(Wycliffe) 、丁道爾 (Tyndale) 的英語譯本,馬丁路德的德語譯本,1611年的英王詹姆斯欽定譯本,它們對後來的聖經和神學研究都有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英王詹姆斯欽定譯本,深層影響以英語為母語的地區和國家的文字用語、生活習慣和文化,其影響之巨大,有如和合本對華人基督徒世界的影響。

這只不過概括地指出聖經由原來的希伯來文、希臘文被譯為他國語文的現象。就同一個語文中有不同的譯本這方面來說,英文譯本的數量比其他語言都多。在這個聖經翻譯的歷史滾滾長流中,中文譯本在數量上雖然不及英文的多,但出現的時間卻更早,因為英文譯本最早可推至14世紀威克理夫的譯本,而中文譯本則可從“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及後來在敦煌石窟中發現的景教經典得知,在8世紀時已經面世。除此之外,中文聖經翻譯的種類亦可說得上多種多樣,令人振奮。由馬禮遜的《神天聖書》、傳教士所主導翻譯的和合本,到近代各種譯本和修訂版,以至新近面世的《新漢語譯本》等,都在信徒研讀神的話語方面,提供了許多幫助。古手抄卷的研究成果,不斷更新我們對聖經字詞的了解,也帶動了對語句、文法結構等研究。這些貢獻在在影響着聖經的研究。無容置疑,這也促使各種譯本和修訂本的出現。


語言不斷地變化,而且變化神速,尤其在這個互聯網所建構和影響的世界中,語言的變化更以高速進行。每年皆有新的詞彙被收入字典中,由十數年前的 “電郵” (e-mail) 到數年前的“部落格” (blog) 、“博客” (blogger) ,到最近的社交網站“推特” (Twitter) ,甚至流傳在內地的網民,若要在網上發放消息,可透過“推特”來“推”出去的說法。語言變化之快速,令現今一些年輕讀者,對聖經中較艱澀但文雅的用字,除了不知道讀音,連意義也未能準確掌握。

語文的變化、聖經研究資料的推陳出新等因素,促使每一代信徒都逼切需要有自己的聖經。教會和信徒經常提出以下問題:坊間已經有好幾個譯本了,為何要再翻譯一本?類似針對新近中文聖經翻譯計劃的問題,長久以來都在華人信徒心中激盪縈繞。要知道翻譯聖經的原意,是鼓勵信徒讀經、研經、行道,幫助信徒不會因聖經語言的艱澀而錯過上帝對我們的心意。讓聖經說話,讓不同世代的信徒得以聆聽,讓信徒實行上帝的真理,令世人羨慕我們的信仰,也令世人訝異基督真理的實在。再者,不同的譯本,因翻譯原則不一樣,令譯文也有所不同;研經者若能有不同譯本,彼此對照參考,讓我們對上帝話語有更全面的了解,這豈不是一件美事嗎?

《新漢語譯本》除了由原文翻譯、結合了近代聖經研究的成果、文字貼近生活等特色之外,還有一點要提的,就是這譯本增添了一些在翻譯過程中,面對不同抉擇的思考成果而編寫的註釋,這對有心追求明白上帝聖言的信徒,無疑是一個寶藏,更是讀經者、研經者的絕佳指引。《新漢語譯本》在眾多華人學者參與及上帝恩典護佑下,歷時十六載才能面世,其中的艱辛與起伏,真不足為外人道,惟將這譯本獻給眾華人教會,也獻給愛我們的上帝,讓我們更渴慕上帝的話。